海南日报:海南开放大学:扎根建设自贸港热土 为乡村振兴扶智赋能

  • 作者1:海南日报
  • 来源:海南日报
  • 浏览数:6069
  • 发布时间:2024-05-21


微信图片_20240521091251_副本.png


  近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谋划推进,海南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院校亦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海南开放大学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努力提高海南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水平,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海南开放大学在探索乡土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海南乡村振兴等方面有哪些有益探索与实践?海南开放大学校长夏旭对此进行解答。

A干群学历能力双提升 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问题一:为助力海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海南开放大学都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与实践?

  海南开放大学:海南约有80%的土地在农村,40%的户籍人口是农民,20%GDP来自农业。海南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谋划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农村人才。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了提高全省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为我省农村基层组织和新农村建设培养和输送“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着力培育“可农可工可商可服”的新型职业农民,省委组织部分别于2010年至2015年,2015年至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农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项目及“双学历”项目,每年选拔一批农村干部和优秀青年到当时的海南广播电视大学(现为海南开放大学)接受大专学历教育。

  这两个教育项目,是我省首次采取远程教育方式大规模、系统性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的有益尝试。目前,根据农村基层工作需要,海南开放大学开设了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休闲农业等一批涉农专业。

  问题二:两个教育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怎样的?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海南开放大学:近年来,海南开放大学以培养基层组织带头人和群众致富带头人为目标,逐步建立起“123456”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来看,“1”是紧紧围绕服务“三农”,为农村基层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这一条培养主线。“2”是以培养“基层组织带头人”和“群众致富带头人”的“双带头人”作为培养目标。“3”是形成“院党总支—班临时党支部—临时党小组”三级组织管理模式,强化党组织的纵深管理。“4”是形成省市县委组织部等职能部门领导、专职教师、行业专家、“土专家”四大师资队伍。“5”是指形成集中脱产学习、分散学习、自主学习、网络学习、现场学习五种形式。“6”是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基地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小组学习、素质拓展六种育人途径。

  为保证培养质量,海南开放大学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确保每个学生每年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2个月,每学期不少于1个月,其中每学期到校部集中脱产学习1721天,课程内容四大模块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理论教学、通识素质应用教学以及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各市县委组织部人才培养需求,每学期组织集中实践教学36天。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海南开放大学不断总结经验,优化调整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比如,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对实用写作和计算机使用有较强需求的情况,从2015年开始,每学期都增设了实用写作和计算机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不少人表示,课程学习对他们的实际工作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在学习资源方面,海南开放大学充分利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优质课程资源,同时补充建设省自开课程网上资源。严把资源建设质量关,促进自建、购买和共享资源各种方式相结合,课程资源建设力求内容体系完整、实用。2015年,省委组织部与海南开放大学共同编写了《农村基层党建实务教程》《农村政策法规》《农村基层治理概论》等10本教材,涉及基层党建、行政管理、农村创业、惠农政策等方面。海南开放大学将根据需要在不断修订已出版的教材基础上,继续规划、编写新开专业自建教材。

  问题三:两个教育项目实施以来,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海南开放大学:自两个教育项目实施以来,海南开放大学通过创新培养模式、优化教学模式,为一大批农村基层的党员干部、技术和管理人员改善了专业知识结构,提升了学历和能力,拓展了发展空间,以更好适应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

  比如,2021年的村“两委”换届中,有5416名学生在村级干部换届选举中成功当选。这些学生成为海南基层“用得上、留得住”的工作队伍,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力,大大充实了村(社区)后备干部力量。他们中有的回乡组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有的创立营销品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全国人大代表黄月芳、林美娟、黄丽萍等均为“农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项目学生。

  截至目前,共有18227名学生参加了“农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项目及“双学历”项目,11307名学生顺利毕业,54%的毕业生成为我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群众致富“双带头人”。这两个教育项目也成为我省农村(社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品牌,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了海南样板。

  两个教育项目的实施,逐步提升了海南农村、社区干部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随着学历提升,村(居)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把握能力,特别是依法治村、依法行政与现代治理能力都有了较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方式方法也有了较大改善,这些能力的改善对海南构建和谐社会和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B探索教育帮扶特色路 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问题四:在关心“三农”、服务“三农”方面,海南开放大学采取了哪些举措?成效如何?

  海南开放大学:聚焦乡村振兴人才培训,海南开放大学面向社会积极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和考证,实施全省乡村振兴人才培训项目,力争培养一支扎根基层的年轻化专业化“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专业技能人才保障。2023年,共开设各类乡村党员干部培训班110期,受训7445人,线上线下培训学习总人数达800多万人次。与此同时,加快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推动我省“技能+学历”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关心“三农”、服务“三农”,还需要更强大的智力支撑。20229月,海南开放大学“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获批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成为全省9个重点实验室之一。

  目前,依托实验室海南开放大学在市县挂牌共建10个海南乡村振兴教学培训基地;成立校级“海南乡村发展与基层治理研究院”,组织编写《海南自由贸易港乡村振兴调研报告(2023)》,这是我省第一部乡村振兴蓝皮书;报送咨政报告14份。

  与此同时,2023年与2024年海南开放大学分别以“全面推进五大振兴与数字治理”“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主题,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海南自贸港乡村振兴高峰论坛,省内外150多名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参会。论坛采取以文入会的方式,面向省内外征文,选题重点聚焦于海南自贸港建设与海南“三农”工作上。两次论坛收到论文投稿上百篇,经专家评审,最终形成论文集出版,以期为海南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问题五:目前,海南省乡村振兴电视夜校(以下简称电视夜校)在我省基层干部群众中获得广泛关注。如何充分发挥电视夜校作用,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海南开放大学:自2016年开播以来,电视夜校播出节目286期,收看人次超1.3亿。其间,电视夜校发动各职能部门和厅级单位,从农民最关心的角度、最急需的知识着手,解读最新政策、讲好实用知识,把扶贫政策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让困难群众“学得进、听得懂、用得到”。各高校、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也主动深入夜校课堂和田间地头开展示范教学,把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送到困难群众的家门口。

  随节目推出的“961017”服务热线,为农民群众搭起了直通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桥梁,工单办结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开创了“电视+夜校+钉钉+热线”的全新模式,截至202311月底,共接收群众来电来信1233个,形成工单1234个,办结1213个。在夜校管理员能力提升培训中,定向培训了4200余名乡村振兴“明白人”,形成了“海南农民教育看夜校,海南农业发展找夜校,海南农村人才培养靠夜校”的浓厚氛围。

  去年,海南开放大学创新教育品牌项目,打造“乡村振兴电视夜校”升级版。全年播出24期专题,累计收看615万人次,广播版《乡村振兴越做越有》完成600多场教学专题,“电视夜校终身教育模式新探索”获评全国终身学习品牌。与此同时,电视夜校上线了线上学习平台——“电视夜校”APP,开设“政策资讯”“技术学习”“美丽乡村”“云超市”等四大功能板块,未来将开通“学习深造”“热线求助”“乡亲相爱”“求职应聘”等多个功能板块,为基层干部群众打造实时学习的网课平台、产品展销的交互平台、即时互动的沟通平台、农业知识的百科平台以及提升学历的教育平台。

C继往开来整装再出发 助力乡村振兴不止步

  问题六: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海南开放大学将如何推进两个教育项目稳步实施、提质增效,更好地服务海南乡村振兴、培养农村基层人才?

  海南开放大学: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攻坚之年,是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关键时期。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海南开放大学将加快构建“三全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理论武装自觉,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的“根”;狠抓思政队伍建设,把稳思想政治工作的“舵”;丰富文化育人载体,滋养思想政治工作的“脉”。

  海南开放大学将狠抓线上线下课程教学质量,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学校领导听课、教学督导评估、学生课程考试及格率等多种形式,确保教学质量、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建设高质量课程教学资源,一方面利用好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办学优势所提供的高质量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组织力量建设好适合海南乡村建设和自贸港建设的教材,打造若干门具有自贸港、乡村振兴特色的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名师好课”课程。

  海南开放大学还将树立“产、学、研、用”应用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新理念,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创业实践、实操技能等活动,鼓励“双学历”教育工程项目的学生考取相应职业资格和技术证书,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

  问题七:下一步,海南开放大学将如何创新科学研究,深化特色办学,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助力海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海南开放大学:在创新科学研究方面,海南开放大学计划打造智库成果与学术精品项目,调研出版《海南自由贸易港乡村振兴调研报告(2024)》,继续办好海南乡村振兴主题论坛,出版论坛论文集,编报高质量咨政报告。组织国家级、校级与基地课题申报工作,通过“揭榜挂帅”攻关行动,争取实现国家级科研课题实现零的突破;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加强科研平台与学术阵地建设。大力加强“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建设,推进“海南省终身教育研究基地”建设,建强农村党建研究所,协同建设热带兰花种质资源圃、“新农科”实验室、养龟实践科普基地等科研科普平台。

  在深化特色办学方面,推动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及基地建设,策划实施“线下培训万名学员大行动”,联合开展乡村振兴与治理系列专题培训,探索成立海南乡村振兴教育联盟;推进乡村振兴电视夜校提质增效。同时,稳妥推进成人对口单招办学管理工作,全力办好乡村教师培训项目。

  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推进涉农中专学校并入海南开放大学获省政府启动;办好双学历教育工程、“旺工淡学”等政府项目,稳定双学历专科班规模;大力面向市县(区)委组织部推广、拓展本科“大学生村官”班项目;完善中职校依托电视夜校APP建设网络课程资源,推动“看夜校,得学分,拿文凭”工作落到实处;加快推进学分银行平台升级改造,建设学分银行信息系统,为学分积累转换作准备,探索农民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积累、认证与转换标准建设。

4、海南开放大学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双学历”教育项目2022级、2023级保亭班在保亭南林乡参加文心兰种植实践教学活动。(_副本.jpg

海南开放大学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双学历”教育项目学员在保亭参加文心兰种植实践教学活动。

2、海南开放大学校长夏旭向海南开放大学2023年秋季学期毕业生代表颁发了国家开放大学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_副本.jpg

海南开放大学校长夏旭向2023年秋季学期毕业生代表颁发国家开放大学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

5、海南开放大学乡村治理讲坛第5期、第6期分别在陵水县提蒙乡远景村委会大坡营村、保亭县什玲镇毛天村开讲,海南开放大学原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启珊为乡村群众讲授《党政引领乡村治理》有关知识。_副本.jpg

海南开放大学原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启珊为乡村群众讲授有关知识。

6、海南开放大学乡村治理讲坛第5期、第6期分别在陵水县提蒙乡远景村委会大坡营村、保亭县什玲镇毛天村开讲,海南开放大学原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启珊为乡村群众讲授《党政引领乡村治理》有关知识。_副本.jpg

海南开放大学2016级农业管理学专业优秀毕业生,琼中和平镇长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有政(左一)向群众传授红毛丹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