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电视夜校》第78期内容简介

  • 作者:夜校办
  • 来源:夜校办
  • 浏览数:2450
  • 发布时间:2024-03-21

  《乡村振兴电视夜校》第78期于2024年3月18日20点在海南自贸频道、20点30分在三沙卫视,2024年3月24日、31日20点在海南卫视上下集连播,大家也可以在手机应用商城下载“电视夜校”APP或登录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官网下载“视听海南”手机客户端同步进行收看。

  ◆文化赋能,助力海南乡村振兴

   在海南广袤的乡村大地中,有淳朴的农耕文化、丰富的民间艺术以及独特的传统习俗等瑰宝,这些内容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也是乡村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本期的《乡村振兴电视夜校》邀请到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副教授张睿,为我们讲述文化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张睿介绍,海南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海洋风情、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和历史遗迹等,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同时,海南也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黎锦、黎族歌舞、骨雕、椰雕、黎陶技艺等,这些也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可以为乡村带来文化认同感和经济收益。

图片1.png

  如何让文化赋能海南乡村振兴,激活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张睿则表示,可以通过挖掘海南的乡村文化资源、将乡村文化融入艺术及创意设计、创新乡村文化发展的模式等途径和策略的实施,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从而来提高乡村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黎族骨簪:指尖“生花”续写民族传奇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有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骨器制作技艺,这是一种以动物骨骼为载体的雕刻艺术形式。海南黎族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这种古老、传统的制骨工艺,骨簪和骨梳作为这一工艺的集大成者,是黎族极具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传统饰品。

图片2.png

  白沙黎族自治县县级黎族骨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玉跟在不断精进自己技艺的同时,始终不忘传承骨雕文化的使命。他不仅带动妻子学习制作造型别致、雕刻精美的骨簪,还成立了工作室,教授徒弟们学习骨雕的技艺。

图片3.png

  白沙黎族自治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张铭萱表示,为了推动了白沙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白沙黎族自治县文化馆大力推广白沙非遗技艺,并通过举办培训、沙龙等形式,扩大“传承人”队伍,让骨雕和其他非遗技艺都能得到传承,从而推动白沙文化振兴的发展。

  ·儋州力乍村:留住“乡土根”,守住“文化脉”,开出“振兴花”

  儋州市南部的南丰、那大、兰洋、和庆四镇,是客家人的主要分布地。客家人从宋朝开始便辗转来到海南定居,如今他们已然成为儋州生产建设、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在儋州的那大镇,坐落着一个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力乍村。这个充满历史底蕴的客家村落,见证了客家人在这片土地上的辛勤耕耘与辉煌成就。

  图片4.png

  力乍村的建筑风格基本保持了客家人的传统习俗,每家每户都有独立的院落,门外种有花草和果树,十分雅致。为了让游客感受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当地干部还深入挖掘力乍村的美食文化内涵,将其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力乍村的特色名片。

  儋州市那大镇洛南村党支部书记林亚丰说,未来他们会将客家文化融入旅游发展和产业发展中,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要加强客家文化教育,不仅让游客了解客家魅力,还要让客家文化代代相传,让乡亲们生活更幸福。

 图片5.png

  ·海口昌学村:动漫产业激发古村新生机

火山古村海口昌学村曾经是个“在地图上都难找”的不起眼村落,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那么,是什么让旧村换新颜的呢?

图片6.png

  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挺丰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林斯强介绍,2019年,海口市龙华区以挺丰村委会昌学村、昌荣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为切入点,围绕产业布局做深度旅游配套。2021年挺丰村明确以“动漫文化产业”为核心产业板块,推动建设动漫创新产业基地。

图片7.png

  燚界漫创社创始人易慧表示,动漫产业的进驻,不仅让古村变得“洋气”,一些常年空置的民宅也得到了有效利用。同时,漫创社还与挺丰村委会的村集体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海南龙华昌学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更是吸引了众多在外打工的村民返乡就业,昌学古村也因动漫产业的赋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