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电视夜校》第80期内容简介

  • 作者:夜校办
  • 来源:夜校办
  • 浏览数:1016
  • 发布时间:2024-04-17

《乡村振兴电视夜校》第80期于2024年4月15日20点在海南自贸频道,2024年4月16日、23日18点25分在三沙卫视、4月21日、28日20点在海南卫视上下集连播,大家也可以在手机应用商城下载“电视夜校”APP或登录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官网下载“视听海南”手机客户端同步进行收看。

  

  ◆夜校大讲堂

  ·三亚:“三个一”齐推进 引导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农民合作社既是发展特色种植业的龙头,也是观察乡村产业振兴的窗口。本期的《乡村振兴电视夜校》将走进三亚市,由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解光增讲述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工作中的“三亚做法”。

  解光增介绍,2021年9月,经省农业农村厅批复,三亚市列为省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试点期限两年。在这个过程中,三亚通过创建一个农民合作社综合服务体系、健全一套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农民合作社协作扶持机制的“三个一”举措,强化指导监督,创新服务方式,以优示范,由点到面,探索形成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的路径方法。

图片2.png

  解光增表示,未来,三亚将继续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和“百员带千社”行动,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建设,引导提升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不断促进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

  ·三亚惠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打造服务“三农”新样板

  三亚惠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设置农业技术服务、财会法规服务、政策咨询服务、农产品产销服务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窗口,并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致力于为三亚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辅导服务,起到连接政府行业部门与市场主体之间的桥梁作用。

图片3.png

  为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在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过程中,服务中心的辅导员们经常通过实地考察、电话沟通、面谈指导、线上联系等方式,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下一步,三亚惠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还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发挥好沟通桥梁作用,为三亚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服务,为推动三亚市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合作社转型发展新模式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

      曾经的三亚远兴农百香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发展百香果产业,但近几年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发展缓慢、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愈发明显。为了杜绝合作社名存实亡的风险,合作社决定进行业务转型,打造成为新型的劳务服务合作社。

  转型后的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工人+基地”的运营模式,按照“专业人干专业事”的服务内涵,不断盘活农村富余劳动力,让更多村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获得收入。

  如今,三亚远兴农百香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劳务业务已拓展至周边多个村庄,未来,他们还将不断探索更多的劳务服务形式,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吉阳区乃至三亚市劳务服务的“金字招牌”,带动更多村民实现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图片6.png

  

  ·访谈环节

  在访谈环节,解光增介绍,在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试点工作后,三亚市通过清理整顿、规范提升、扶持壮大等措施持续推进农民合作社发展,并支持农民合作社探索多种发展转型之路。同时,解光增还提出,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的农民合作社,要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党建引领作用,将地域产业发展为特色产业,将农民合作社打造成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凝聚社员共识的有效平台。

  图片8.png

  ◆产业振兴

  ·科技兴农 “工厂化育秧”提效率

  三亚金凤凰南繁制种专业合作社致力于提供机械化育秧插秧服务,推行“订单式生产、育秧插秧一体化”的托管模式,并通过“育秧中心+插秧服务队+插秧机手”的运作方式,实现年服务面积约2万亩,惠及农户约7000户。

图片9.png

  通过参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合作社一方面在服务价格上给予农户优惠,另一方面又发展了自身业务,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机械化插秧,该合作社推行的托管模式是培养推广员,以接收订单的方式进行统一收费、安排地块以及确定种植品种。

  合作社采用先进设备进行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育秧,间接降低农户成本,提高种植经济效益,将农户从繁重的农事劳作中解放出来,投身到第二、三产业中,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真正促进了农民增收。

  ◆文化振兴

  ·黎韵千古传,陶艺焕新篇

  黎陶,是海南黎族人传承千年的传统技艺,它完整地保存了最古老的工艺特点,在火与土的交融中,塑造出了一件件精美的陶器,诉说着制陶人的智慧与勤劳,黎陶也因此被称为民间文化历史的“活化石”。

  2014年,三亚市天涯区黑土村村民董福生成立了三亚黑土黎陶手工制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并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与实效的举措,显著提升了黎陶的知名度与销量。

  图片12.png

  合作社通过创新黎陶产品、培养传承人队伍、加大黎陶宣传力度等多种方式,让黎陶得到广泛传播。同时,以“文旅+黎陶”为纽带,形成“产、学、研、旅”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黎陶文化产业创意园,让更多人能够体验“非遗”之美。

  ◆抽屉版块:学“千万工程” 看乡村振兴

  ·浙江欢潭村:传承文化脉络 赋能乡村振兴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欢潭村以“千万工程”建设为契机,环境塑形、文化铸魂、产业赋能三管齐下,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开展“古镇+旅游”“古镇+文创”等新业态,打造出一幅古典和现代交融的宋韵文化古村落新画卷。

图片13.png

  欢潭村党委书记梅李栋介绍,欢潭村经过“千万工程”的打造,将村内的四条古水溪进行了恢复,对古建筑也进行了保护修缮。修旧如旧,建新如旧,正是欢潭美丽乡村示范点创建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千万工程”下的美丽欢潭,吸引了大批年轻人返乡创业,在故乡实现理想。他们与欢潭灿烂而又鲜活的原始风韵相映成趣,描绘出了一幅“物质+精神”共同富裕的美丽画卷。